元旦古称元日、
元正、
元长、
元朔、
元辰、
元春、
端日、
上日等。
南北朝梁人萧子云《介雅》:“四气新元旦,万寿初今朝”。宋吴自
牧《梦梁录》中《正月》开篇话说:“正月朔日,谓之元旦,俗呼为
新年。”
传统元旦指的是夏历
(农历、
阴历)
正月初一。
“元”
是初、
始、
第一的意思;
“旦”,象形字,上面的“日”代表太阳,下面的“一”
代表地平线,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,象征一日的开始。人们把
“元”和“旦”两个字结合起来,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。在汉
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,有叫“大年初一”的,有叫“大天初一”
的,有叫“年初一”的,一般又叫“正月初一”。
公历元旦于
1912
年
1
月
13
日,
孙中山发布
《临时大总统关于颁
布历书令》,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。随后又规定阳历(公历)
1
月
1
日为“新年”,但不叫“元旦”。
1949
年
9
月
27
日,中国人民政
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。
为了区别农历和公
历两个新年,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“立春”恰在农历新年的前
后,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“春节”,公历
1
月
1
日定为新年
的开始“元旦”。
三、元旦
-
习俗
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,如祭诸神祭先祖,
写门对挂春联,
书写福字、
舞龙灯,
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、
祭祖先、
贴春联、放鞭炮、守岁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“社火”等娱乐欢庆活
动。现代,中国元旦流行寄贺年卡,聆听新年钟声等习俗。